傣族泼水节又名“浴佛节”,傣语称为“比迈”(意为新年),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“尚罕”和“尚键”,两名称均源于梵语,意为周转、变更和转移,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。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(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)举行,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、艺术表演、经贸交流等类别,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、赶摆、赛龙舟、浴佛、诵经、章哈演唱和孔雀舞、白象舞表演等。
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,它起源于印度,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,其后为佛教所吸收,约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。每到泼水节,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,到了节日这天,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,挑着清水,先到佛寺浴佛,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,开始互相泼水,你泼我,我泼你,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,它象征着吉祥、幸福、健康,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,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。大家互相泼啊泼,到处是水的洗礼、水的祝福、水的欢歌。朵朵水花串串笑,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。
除了泼水,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。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,下至七八岁的娃娃,穿上节日的盛装,共聚村中广场,男女老少围成一圈,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。有的跳“孔雀舞”;有的跳“玉腊呵”;有的即兴而作,边唱边跳;动作优美,歌声动人;节奏鲜明,热情四溢。跳到兴高采烈时,或爆发“水!水!水!”的欢呼,或以“玉腊呵、玉腊呵”的歌声结尾。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,如醉如狂,通宵达旦,甚至醉倒在舞场上。
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~
1385年泼水节
祝大家节日快乐~
追求生态文明,打造绿水青山,是你我共同的目标;同使城市清洁,共享身体健康,是你我共同的愿望。我们终将实现爱国卫生人人参与,健康生活人人享有。当下,爱国卫生运动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,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,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其中,追求更加健康幸福的新生活。
放假期间,交通安全不容忽视,家长要教育和督促孩子出门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,知道过马路要左右看,要走人行横道,红灯停、绿灯行,不要在马路上追跑打闹,不做危险性游戏;要严禁孩子私自在马路上行走;教职员工和家长更要以身作则,特别是带孩子外出时,驾车,骑车都不能喝酒。
全体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需掌握登革热防控的相关知识,根据《景洪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十条规定》,切实做好自我防护。灭蚊、清除蚊虫孳生地、防止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传播的关键。
天气炎热,是全国各地溺水事故的高发期。家长务必监管好自己的孩子,教育孩子不要私自或结伴到江、河、水库、池塘、河沟等水源地玩耍、游泳,要坚决防止溺水事故发生。家长教育孩子做到“六不”:
1.不私自下水游泳;
2.不擅自与同学、朋友结伴游泳;
3.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
4.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;
5.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
6.不盲目下水施救。
1.教育孩子不玩打火机、火柴和接触易燃易爆及危险品;
2.严禁野外用火;
3.使用电器时要注意防止火灾;
4.如遇火灾,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关掉煤气阀,电器开关等火源并及时报火警119。
1.经常对孩子进行饮食卫生教育,懂得有关卫生常识,养成良好卫生习惯;
2.不吃腐烂变质、霉变、生虫、污秽不洁、有毒食品,不吃无证摊贩的不洁食品;
3.提倡孩子不吃零食,不到街边游贩处购买食物,防止病出口入。
素材来源:网络|侵删
编 审:王紫娟
终 审:张 鸿
监 制:李应明
魅力洒小,越来越好!
